序号 | 重点工作名称 | 工作内容 |
1 | 分析财政收入“三个比重”,优化收入结构。 | 每月根据收入报表,分析财政收入的“三个比重”(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、税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,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),为优化收入结构,做大地方可用财力等决策提供依据。 |
2 | 完善全口径、零基预算管理机制 | 预算编制实现全口径、零基预算,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、准确性,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。在统计市区财政总收入的基础上,全面梳理可用财力和家底情况;完善财政资金审批审核流程,及时收回财政结余资金,发现并整改预算执行中的问题。 |
3 | 深化“金财工程”一体化平台建设和运维管理 | 按照2017年度“金财工程”一体化平台建设计划目标,进一步深化一体化平台建设,深入推进内部系统和信息数据的共享,完成“金财工程”一体化平台年度开发目标,加强“金财工程”一体化平台运维管理工作,不断提升财政系统应用和运维管理水平。 |
4 | 配合市政府制定和完善各类奖补政策调整 | 按部门归类梳理现有各类奖补政策,为市政府相关工作提供基础数据;以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,配合市政府制定和完善各类奖补政策调整,提出建议,做好参谋;进一步实现资金安排的主动性、资金使用的有效性,减少部门间的专项补助交叉重叠。 |
5 | 牵头组织开展财政重大支出项目绩效评价 | 根据金政发[2017]90号文件要求,选取若干财政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评价,提升评价针对性,体现本次评价的实质效果,在预算资金的分配、使用、管理上提出有效意见和建议。 |
6 | 促进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 | 通过对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深入调研,以绿色生态为导向,从供给侧发力,以全市农业、农村发展规划为依据,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,探索建立支农资金项目科学、安排规范、使用高效、运行安全的使用管理机制,努力构建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财政支农体系。 |
7 | 财政支农政策培训 | 开展培训工作督促指导,结合财政政策和财政支农政策落实要求,及时明确培训重点和要求,落实好培训计划。进一步了解基层培训工作情况,完善培训质量督查机制,加强日常指导。宣传、贯彻、落实好财政支农政策,规范村级财务管理,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,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发展。 |
8 | 完善专项资金管理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。 | 树立部门专项资金使用的绩效意识,通过零基预算和动态管理的实施,以及修改完善管理办法,切实提高专项资金的执行率和资金使用绩效。 |
9 | 完善公务支出开支标准体系 | 着力做好公务支出开支标准体系的完善工作,结合实际落实上级文件精神,抓好现有政策制度的修订完善,加大公务支出政策宣传引导力度,提高干部厉行节约及支出规范意识,强化部门资金管理责任,夯实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基础。 |
10 | 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| 摸清债务底数,建立健全日常债务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机制;落实好2018年的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工作;积极落实政府性债务化解计划,督促各区(管委会)财政落实好2018年度化债计划,努力降低债务率;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,强化考核问责;为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决策依据。 |
11 | 做好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防控 | 认真分析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现状,找准基金风险点,提出建议意见。落实全省被征地农民政策执行情况审计意见,配合有关部门修订完善市区相关政策,规范被征地农民转保,严把被征地农民转保关。进一步落实社保风险金筹措渠道,配合做好基金的保值增值工作,增强风险防控能力。 |
12 | 做好“降成本”工作 | 落实好国家、省、市各项降成本政策,及时汇总分析各部门降成本数据,涵养优质税源。 |
13 | 精准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方向 | 组织开展调研,根据各区资源优势和优势产业链,编制完成市区2019-2020年农业综合开发扶持优势特色产业规划,对符合优势特色产业规划的产业链项目建立项目库,实现滚动管理。经过三年的集中扶持,培育一批我市优势特色产业,助推乡村振兴。 |
14 | 完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管理 | 根据市政府要求,按照《浙江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》(浙政办发[2017]47号)文件精神,由我局牵头,市公安局等6个部门协助,提升救助基金使用效率。 |
15 | 深入推进财政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 | 梳理财政管理事项“最多跑一次”清单,结合“金财工程”信息系统升级,进一步精简流转环节、流程和资料,实现财政管理事项扩容、提速、增效,推动财政“最多跑一次”工作真正落地生根。 |
16 | 开展“上门服务至少一次”活动 | 深入推进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,全面提升财政服务水平,主动对接各预算单位、基层分局及辖区内企业,全面开展“上门服务至少一次”活动,真正做到以服务促改革、强管理、提绩效。 |
17 | 深化国库集中支付业务“零上门”改革 | 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业务“零上门”改革,通过调整直接支付业务范围、促进预算单位管理类型转换、开展“单位零上门 服务送上门”活动等方式不断增强预算单位落实会计主体责任的意识,提高支付效率 ,增强服务对象满意度。 |
18 | 完善财政资金事中监管机制 | 出台相关工作制度,明确财政专项资金事中监管的原则、目标、重点对象、监管办法和结果应用等内容,逐步建立协调有序、财政各处室共同参与、能基本满足财政管理需求的财政资金事中监管工作机制,弥补财政资金事后监管的缺陷。 |
19 | 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预算管理工作 | 界定政府投资项目范围,根据可用财力保障政府投资项目资金需求;参与做好国有公司的整合重组,促进国有公司转型发展,增强承担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能力。 |
20 | 加快政府采购科学性合理性研究 | 梳理目前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,提出解决方案并予以落实,提高招标文件的编制质量,打压采购实施环节围标串标现象,加强履约验收监管。通过相关制度的制定并落实,压缩倾向性采购状况,力争查处一两起违反采购法律法规的案例以达到震慑作用,进一步促进阳光采购。 |
21 | 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管理 | 对2017年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进行梳理,审核评价购买主体、项目内容、实施流程、项目效果等内容。发现问题,规范管理,提高政府购买服务管理水准的规范与完善。 |
22 |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 | 根据即将出台的《浙江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意见》,结合会计人员管理政策调整、内控制度建设的推进,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及会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力度,加快内控建设进程,夯实财政工作基础。 |
23 | 构建财政信息宣传大格局 | 围绕财政服务工作,创新宣传工作手段和载体,准确把握和引导舆论导向。 |
24 | 制定新一轮市对区财政体制 | 现行市区财政体制将于2018年底到期,为进一步理顺市区财政管理体制,建立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市区财政关系,调整市区财政体制管理制度。 |
25 | 健全土地出让金管理机制 | 提出完善土地出让金管理建议,进一步健全相关管理机制。 |
26 | 提升科研水平 | 组织开展市局重点调研课题评选、年轻干部学术沙龙、专题性征文评选以及老带新等活动,以信息专报、调研报告等形式不定期向上报送成果。积极营造善于思考、勤于钻研的财政科研氛围,发现一批专业人才,为市委、市政府及局党组决策提供参考。 |
27 | 加强干部管理 | 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管理,储备一批有能力、敢担当的优秀后备干部;制定干部考核办法,提升教育培训实效,提高干部业务水平;加强对老干部关心与关爱,做到服务到位、资金到位、活动到位、人员到位,提高老干部的满意度及幸福感。 |
28 | 开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。 | 按照省局、市直机关工委统一部署,结合市局实际,高质量开展好“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,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,推进从严治党、管党进一步深化,在服务重大改革、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。 |
29 | 加强支出的事前预审批,提升财务工作效率。 | 强化财务人员的有关“零基预算、全口径预算”知识培训;建立报销员制度,各处室、单位指定一名报销员,根据相关财务制度规范、加强原始报销凭证、采购需求等的初审工作,提高日常预算项目编制、采购审批、经费支出等事项的工作效率。 |
30 | 实践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,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。 |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,注重抓早抓小、防微杜渐,让“红红脸、出出汗”成为常态。通过实践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,进一步帮助党员干部端正作风,增强纪律观念。 |